Member-only story

北京交換心得分享 給想改變自己的你

Isabel Wang
Nov 13, 2020

--

Photo credit to: Pixabay

到北京交換回來後,總是被問到許多問題,諸如1.)如何申請交換生?2.)課業會不會緊張? 3.)飲食生活習慣嗎?…等。這是我之前為了學校交換心得報告寫得文章。雖說刊登在我校網頁上,但我覺得成效不彰。所以希望用社群的力量,將我的經驗給想申請交換學生,卻遲遲不敢行動有所猶疑的你/妳。

前言

最初申請時,面臨交換學校的選擇就是一大難題。坦白說,最初並沒有將中國大陸當成交換的首選,而是一心想到英語系國家;主要是為了有個陌生環境能加強自己的英語。

但是為什麼最後的決定會是到北京科技大學當一學期的交換生呢?這不僅僅是許多親朋好友常問的問題,出發前我也反覆問自己,卻只能歸因於”眼看中國近幾年來益發強大,一舉一動皆受國際矚目,而不容忽視的是 — 就業的機會都將在這裡。因此,台灣新世代無可避免的必須了解對岸的情勢,才能不被這趨勢的洪流所淘汰。”尤其北京身為中國首都,集合悠遠歷史、古老文化於一身,就這樣,北京成了無心插柳的選擇!

在這交換的四個半月中,甚至現在提筆寫心得的當下,我都還是會驚訝地發現北京交換生活帶來的影響以及學習到的,遠比想像多太多了! 藉由課內及課外的活動參與,滿載而歸的不僅僅是寶貴的經驗和無可取代的回憶;而是結緣了北京的親戚及結交來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各省的朋友,更在交流互動中,增長見聞,並對於各國文化有進一步認識。

心得將以學校上課、課餘活動、背包旅遊、文化觀察,逐一分類描述。

學校上課

因為中國和台灣大學分類制度不一樣,台灣有公私立大學之分,而大陸評斷高校等級的制度有985(1998年5月始實施)及211(21世紀100所左右)重點建設大學;我所交換的學校 — 北京科技大學,即為211重點建設大學。而目前台灣只承認985高校修德的學分,雖然2013年研擬承認211重點大學修課學分,但我們這批台灣交流生注定不會趕上好時間。

這樣的交換有利有弊;弊是由於學分不承認,一學期的交換並無紙本證書,學期修課紀錄也是一片空白,更可能要承受延畢的風險。在家中長輩眼中常淪為“虛度光陰、逃避課業”等說詞;但是說實在,我並不這麼認為;沒有了死板板的必修課及學分限制,我利用指定課之外的時間修了其它有興趣的專業,並藉著清華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學院同學的介紹,旁聽了口譯、英美文學、歐洲政局分析、經濟行為分析等課程。課間吸收的知識比在正規課中學到的還多呢!

另外,在台灣就耳聞大陸學生勤奮讀書,平日生活總是教室、圖書館、宿舍三點一線。此次交換發現,其實大陸同學對課餘活動的參與也是很積極的;他們往往能運用最少的資源,達到最好的學習成果,而這也是我最欽佩他們的地方。因為從小父母就提供了我很好的學習環境,才藝班、補習班……等,總是堅持給最好的,卻被我視為理所當然,如此心態,學習效率自然減低很多。因此,把握了這次交換機會,化被動為主動,我積極參加許多課餘活動也因此結識了許多朋友。

--

--

Isabel Wang
Isabel Wang

Written by Isabel Wang

◉ AI | ◉ Lecturer | ◉ Journalist | ◉ Study Abroad | ◉ Interview Prep | ◉ Resume Tips | ◉ LinkedIn Success | Book a Consultation: isabelwang0813@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