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不要叫我譯者 那些我當國際新聞編譯學到的事…

Isabel Wang
8 min readAug 9, 2019
Photo by Roman Kraft on Unsplash

筆者在國家通訊社任職一年九個月,因為個人生涯規劃,離開國際新聞編譯工作的崗位,即將赴美求學。不過身邊有許多朋友都對「國際新聞編譯」這份帶點神秘的工作感到好奇,也有對媒體或國際事務深感興趣的朋友躍躍欲試,因此撰寫這篇文章,想和大家聊聊我在這個職位所觀察及體會到的點滴。

先來聊聊什麼是「通訊社」?

通訊社(news agency)定義和一般自營媒體不太一樣,大家熟知的通訊社大概就是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等,不過,我們為什麼需要通訊社呢?一來是為了讓資訊交流不受地緣限制,能很快地透過這些旗下記者遍佈世界各地的新聞機構獲得他們回傳的第一手消息,二來是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消息。

簡單來說,如果以商業角度來說比較像是B2B的概念,對接的是媒體新聞機構,而非一般閱聽眾。不過,我可以感覺到的是敝社想跳脫這樣的模式,建立起B2C的管道,編譯更有深度的外媒報導,直接透過社群網站與讀者面對面。在這樣的轉換之下,我認為作為一名國際新聞編譯要顧及的遠大於直接翻譯一則又一則外電,背負的責任是 —讓讀者花時間看完一篇新聞後,能真的長知識!

國際新聞編譯的O.S. 我們不是翻譯!

其實,作為國際新聞編譯時常會落入的無限迴圈就是:「我究竟是譯者還是編譯?」譯者需要做的事是將原文逐字逐句翻譯成目標語言,編譯工作則要在翻譯外電之餘,幫讀者爬梳事件脈絡,以清晰易懂的方式理出新聞重點並補充外電常常只用幾句帶過的背景。這考驗的不僅是編譯的語感,更重要的還有新聞感!所以,不要再稱編譯為翻譯了!

國際新聞編譯工作者的一天

咖啡重度成癮,電腦螢幕背後不斷敲打鍵盤,和文字奮鬥,又要耐得住寂寞的工作。

進辦公室後,就是要先啜飲一口熱騰騰的美式咖啡,才能開啟一天燒腦的編譯工作。我們的模式是每天都會有一名領班、幾個核稿人和寫稿人,領班就是要關注國際動向,有沒有突發新聞事件要趕快派稿給寫稿人,或是值得在社群上發酵的國外議題能分配;核稿人顧名思義就是要校對寫稿人完成的稿件,和原文是否有所出入;寫稿人就是拿到什麼稿子就寫什麼稿子,議題百百種,從新鮮話題到嚴肅政治社會新聞都有。

所以,編譯一天的工作就是 — 拿到稿子,完整看完了解議題後,消化一下,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另找報導弄到懂為止,最後才開始撰稿。寫完交出後,會再拿新的稿子,與此同時會有核稿人開始審稿,審完後通常會和寫稿人溝通哪裡做了更動或改寫,進行討論…通常就是依循這樣的模式,結束每個工作天。由於每篇稿子需時和長短不等,不過平均下來我需要1至1.5小時寫完一篇,依一天8小時來算,大概可以發稿5–7篇。

如何產出一篇國際新聞?純粹個人SOP經驗談

「新聞,是簡的美學。」這句話是我在工作時聽到其他中心主管和後輩分享經…

--

--

Isabel Wang

◉ Journalist | ◉ Study Abroad | ◉ Interview Prep | ◉ Resume Tips | ◉ LinkedIn Success | ◉ Financial Literacy Book a Consultation: isabelwang0813@gmail.com